[摘要]探索区域海洋新质生产力的驱动路径是完善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在测算我国沿海地区海洋新质生产力的基础上,从“四链”融合视角切入,揭示区域海洋新质生产力的差异化政策驱动路径。结果显示:(1)从时间维度看,2011—2022年间,我国区域海洋新质生产力整体呈上升态势,结合实际背景可划分为刺激政策影响消化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期、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期三个主要阶段。(2)从空间维度看,区域海洋新质生产力呈现早期向低水平集中、后期两极分化的发展态势,高水平地区提升幅度大、速度快,低水平地区发展缓慢,中等水平地区分化现象明显。(3)从政策驱动路径看,考察期内区域海洋新质生产力经历了由多路径分散驱动到单路径创新驱动,再到单路径融合驱动的发展过程。低水平地区主要由“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驱动,中等水平地区由“产业链+创新链”政策驱动,高水平地区由“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的融合政策驱动。
[关键词]海洋经济;新质生产力;“四链”融合;政策文本挖掘;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作者简介]杨羽頔,博士,辽宁师范大学海洋可持续发展研究院讲师,研究方向:海洋产业政策;杨惠雯,辽宁师范大学海洋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海洋产业政策;孙才志(通讯作者),博士,辽宁师范大学海洋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海洋经济。
[引用方式]杨羽頔, 杨惠雯, 孙才志. “四链”融合视角下区域海洋新质生产力的政策驱动路径研究[J]. 产经评论, 2025, 16(4): 97-114.